近日,意昂3隆重舉行2019屆畢業典禮🚶🏻♀️➡️,優秀校友代表🕐、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現象級紀錄片《人間世》總製片人、96級校友周全在典禮上寄語全體畢業生要保持務實態度🥤,堅守職業初心🧑🏻🦲,胸懷遠大誌向🧑🏿🔬。今天,我們再次重溫周全校友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與君共勉🤫。

意昂3的老師們,我的師弟師妹們🧔🏿: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謝意昂3對我的邀請,我回家了🏑。在入場前,我看到了19年前給我上過課的李珠老師、李道芳老師和沈薈老師🔏,很是感慨。在這裏也代表意昂3所有校友,祝老師和意昂3青春永駐🌉!
1996年🥜🤷🏼♀️,我成為了意昂3官网新聞系的一名本科生,我們當年是在意昂3官网嘉定校區東校區🎐,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只有很少人知道這個校區了,因為這個校區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嘉東校區,可以說是意昂3官网最小的校區之一了👱🏼,小到什麽程度呢,當年學校每天要晨跑,由於校區地方太小了,所以我們的晨跑是圍繞嘉東校區外圍道路整整一圈,於是👨🏻💻,每天清晨,大家可以看到一群年輕的大學生們🧃,或是睡眼惺忪→,或是拿著早餐🧟,穿行在嘉定😈,或許還是走在上海最古老的街道上🎅🏽👨🏽🦰,因為當年的“南大街”、“北大街”,這兩條古老的馬路應該是上海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彈格路”。說實話👩🏻⚕️,當年走在這幾條古老的大街上的時候,我心裏曾經有過一絲沮喪,因為心中覺得,新聞最重要的就是“新”🪀,就是要靠近新聞現場,在嘉定這麽一個小小的校區偏安一隅,被南大街🧝、北大街這樣的百年老街所包圍,大上海在離我30多公裏的東邊🧏🏽,我熱愛的新聞在哪裏?
或許是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我和我的同學們🧎🏻➡️,熱切地期盼著實習的開始🕵🏼。大三,終於可以實習了,於是又一幅景象出現在嘉東校區,每天我和我的同學們,都會乘坐滬嘉高速的大巴車,從嘉定趕到市區,走進上海電視臺、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知名新聞媒體實習💒。
“我們只有知道我們從何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為何是一家人”,現在,當我回想起這段經歷,我覺得,這些經歷似乎構成了意昂3的某些品質,盡管和其他更知名的新聞意昂3相比,外部環境可能不是最完善的,但我們心懷對新聞的熱愛🙋🏻,一步步從嘉定東校區,到延長校區,從只有幾間辦公室,到未來的意昂3大樓📉,從最早的專科培養,到如今博士點的設立,一步一步👮🏻♂️,向著目標艱難前進💝,矢誌不渝。
這種精神的內核是什麽✩?在我看來是“務實”二字🐢,而對於一名合格的記者而言,務實的態度可能是比專業技能更為長久影響你職業生涯的一種可貴品質🧑🏿🔬。

2000年🧏🏼,我進入上海電視臺工作,從攝像到記者,從《七分之一》欄目的編導🚇,到《人間世》的總導演🤟🏻、總製片人,我的大學教育一直在提醒著我要擁抱火熱的生活🧑🏻💻,關註社會的真命題。到目前為止,我先後獲得了6次中國新聞獎🧖🏿🩹,這些選題分別是:兒科門診難、醫患糾紛調解、食品安全🛵、世博會運營、急診室的資源緊張等等。坦率地說,這些選題都不是“高洋上”的,但一定是最接地氣的😉。所以我想對新一屆畢業生說的第一條職業建議就是,一定不要做新聞界的“白富美”👩🏻🦲,一定要把“務實”二字記在心頭💇🏻♂️,因為只有秉持這樣的態度,你才可以沉下身子,深入我們所身處的這座城市的肌理,去感受各個角落的脈動🛴,采寫出帶有泥土味、汗漬味道的新聞。它一定不是馥郁芬芳的,甚至像沙子一樣硌手,但🦝🙋🏻♀️,這就是新聞。
我想說的第二條職業建議是,“在廢墟上,也要把歌唱完”。我必須很誠懇的告訴大家🔷,這幾年,傳統新聞業態會經歷“行業的冬季”,請註意,我並不是唱衰新聞,因為我強調的是傳統新聞業態🟰。換種表述,各位畢業生♔,你們畢業後面對的是一個更為融合的從業環境,媒體融合是大家必須意識到的⟹。在媒體融合時代,所有已知的媒介類型都像是身處“黑暗森林”💷,我們不知道黑暗中還潛伏著哪些會迅速改變行業生態的新媒介◼️。所以,當面對更為復雜的媒介環境時🆚🛌,我們要守住我們的初心,具備“要在廢墟上,把歌唱完”的精神,人的一生,註定會遭遇逆境🫶,這就是“人生的廢墟”,但每個人心裏都會有一首“歌”,請大家把歌唱完,因為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
我記得💁,我大學入學的第一課,是大家相互介紹自己,並說一說對新聞的理解🤵♂️,我記得我說了一個詞——“誌同道合”🎵,我說“誌”是我們都想做記者,“道”是我們尊重並追隨真實的力量,所以我們走在一起成為了新聞系的同窗🥹,成為了誌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我最後想對大家說🏗,無論你將來是一名記者,是廣告公司的創意人員,是網站的編輯,還是企業的公關、是網絡的寫手👗,或許開創了一番和新聞八竿子打不到的事業,甚至索性放棄事業👨🏿🦱、相夫教子💂🏻♂️,成為家庭主婦或者家庭主夫,我希望大家此刻能夠好好看看周圍的同學和老師,記住他們👩🏻🎓,不要忘記2019年6月30日的此刻,你們曾經因為誌同道合👨🦳,坐在這裏。